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栏目  移除栏目  石工风韵
为祖国腾飞而奋斗——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福麟
作者:陈 峰 季林海 发布者:赵小明 发布时间:2016-01-08 访问次数:760

赵福麟,男,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生于1933年8月,1957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前身)石油炼制专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赵福麟是我国“油田化学”课程的创立者,油田化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曾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劳动模范”、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铁人科技成就铜奖”、山东省高校第二届“十大优秀教师”、“胜利育才奖”等,其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熟悉赵福麟的人,都知道他的几个“最”:一身普通的工作服、一双普通的运动鞋,穿着最朴素;打电话时一般是“贵姓、什么事、再见”快节奏的三部曲,不说一句废话,效率最高;一天上午、下午、晚上3个单元,一周7天工作制,最关心工作;一心为了事业,全力扶持年轻人成长,最淡泊名利;工作起来从来不喊累,精力最充沛;教师、实验室、家三点一线,生活最有规律;从来没有时间闲谈,与人间琐事离得最远——众多“最”的背后,却是赵福麟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全身心付出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为油田化学梦想不懈追求



1994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石油学科名词中,“油田化学”名列其中。这标志着油田化学成为我国石油行业中最年轻的学科。为了创立这一新学科,赵福麟付出了30多年的心血,迄今仍为之不懈追求。



1964年,赵福麟随北京石油学院开发系教改小分队到胜利油田举办油田动态培训班。为了讲好化学课,他积极到油田有关化工单位了解情况,向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其间,他发现油田的许多问题都和化学有关,可用化学方法解决。从他第一次开设“采油化学课”起,他就尝试用化学原理和方法去解释和解决油田存在的问题,走上了开拓油田化学新学科的道路。为了全面掌握技术,短训班结束后他又来到了胜利油田的一个化学队——攻关二队,深入每一个组,详细了解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他做了大量室内和现场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剖析。这些为他创建和完善油田化学学科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他编写了《采油化学》讲义,每讲一次便修改一次,至今讲义已达十几个版本。《采油化学》一书正式出版后,先后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优秀教材奖,成为油田化学学科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于科学技术,赵福麟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虽然《采油化学》获得了成功,但赵福麟认为该书只相当于采油化学的通论,入门可以,但不够深入,于是开始了新一轮拼搏,1997年他成功编写了《采油用剂》一书。该书把采油用剂分成14类,每类用剂均给出定义、品种、作用机理、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并尽量给出其结构式和有关反应式。该书一问世,就受到生产单位的广泛欢迎。



赵福麟常说:地底下的最后一滴油应该是化学专家采出来的,能从事油田化学研究是我的无悔选择。他正是怀着这种精神,数十年痴心不改,全身心投入到油田化学学科的发展建设中去,并成为国内公认的油田化学新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



生产现场走出的油田化学专家



2000年12月,赵福麟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湛江分公司生产部举办了一个培训班。在一次与学员聊天时,他发现海上平台钻井含水率较高已成为严重制约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当时水平井堵水技术在国内外尚属空白,现有的水处理技术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求。返校后,赵福麟带领课题组进行了广泛的数据分析、实验研究,并建立了微观可视化模型验证自己的理论。同月,赵福麟带着新研发的水平井堵水技术再次来到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经过在涠洲114平台C4井的现场试验,该项技术获得了巨大成功,投入产出比高达1:7.5,其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元……此后,水平井堵水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完善,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由此展开了多项科研合作。



生产实践的需求始终是赵福麟从事科学研究的原动力。长期以来,造纸厂通过碱法造成产生的废液(黑液)一直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赵福麟通过大量实验发现,黑液是一种出色的潜在碱,通过其中的碱木素不断水解产生的碱,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召开的国家“八五”重点攻关课题“三次采油新技术研究”专家论证会上,他大胆地提出了“黑液驱油”的构想,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被确立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并滚动为“九五”攻关课题。目前,“黑液体系驱油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室内试验,其采收率增值可达20%以上。



赵福麟经常说:“我是从生产现场走出来的”。他的弟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业飞告诉记者,赵福麟无论是对酸化、压裂等工艺流程,还是对现场各类仪器、仪表都非常熟悉,着眼于生产、服务于实践——这也是赵福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取的主要原因。记者采访时刚刚获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赵福麟“量身定做”的科研课题“高含水油田油藏整体深部调驱技术研究”近日刚刚通过审批,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为祖国腾飞而奋斗



对于赵福麟来说,在抚顺炼油厂生产实习时看到的一幕让他刻骨铭心:当时工人使用的油页岩干馏装置是日本人留下的,使用的《中国油页岩》一书是日本人编著的。他深有感触地说:“祖国的强大需要科学技术,祖国的腾飞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这一认识成为他强大的学习动力。



自1957年留校任教以来,赵福麟始终沿着“工作—学习—再工作”的轨迹高速运转,他常常将一天3个单元(上午、下午、晚上)、一周7天地勤奋工作,寒暑假绝大多数时间常在实验室度过,就连过年、过节也不例外,经常一出差回来马上就到实验室工作。1997年2月5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去赵福麟家拜年的系领导看到全家人都在紧张忙碌,惟独不见赵福麟的身影。老伴儿说:“老赵像往常一样,早到办公室忙去了。”系领导关切地说:“明天就是大年除夕了,让赵老师休息一天吧。”老伴儿却连连摆手说:“老赵想工作就工作吧,半天不工作他就茶饭不香,让他在家呆着,受罪!”此后,每年大年初一,到赵福麟办公室拜年成为石油工程学院乃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一道独特风景。



无论校内校外,还是国内国外,赵福麟在哪里都一样勤奋。1981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布鲁克林学院化学系研究表面活性剂。两年中,他除了每周拿出一个下午买些生活用品外,其余时间都用来看资料和做实验。其间,他在公开刊物发表了4篇文章,赢得了“中国人也能做出国际水平成果”的赞誉。



对于赵福麟的勤奋,王业飞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赵老师是一个从不松懈、只知道进攻的人。”由于平时外出评审、授课、开会等事务占用了大量时间,赵福麟每年寒假都会拿出2~4周时间来阅读大量中文文献,以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及动态。1997~2007年,他结合自己接触到的各类中外文献开设了《油田化学进展》课程,以5~6个单元、30余篇论文的规模,向学生系统介绍油田化学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知识。由于门类齐全、信息量大且时效性强,该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并引起了业界的密切关注。



奖掖后学不遗余力



在平时的工作中,赵福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多年来,赵福麟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上午11时,他都会准时记录下实验室里的温度(若出差则一定委托同事代为记录),然后绘制出时间温度表,一年绘制一张。在表中,学校哪一天供暖、哪一天天气骤变都标注得清清楚楚。靠着这张表,他能根据实验需用的温度,合理安排好一年的实验计划。200012月,他的弟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硕士生导师戴彩丽参加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前夕,论文竟然被赵福麟利用休息时间反复修改了10——语句不通顺,他改得行云流水;语言罗嗦,他改得简洁明了。戴彩丽对此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今不能忘怀。



在工作上严谨细致的赵福麟,在奖掖后学方面也不遗余力。1996年,他从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铁人科技成就奖铜奖1万元奖金中拿出5000元发给课题组的同事——他说:离开集体,个人毫无成绩可言。油田单位为感谢赵福麟的帮助,有时送些礼品给他,哪怕是一箱苹果,他也一一分给周围的同志。一个单位为表达与采油化学课题组合作的诚意,特意送给他两瓶茅台酒,他却拿出来作为课题组的贺礼,送给了两位刚刚添丁的教师。



作为学科带头人,赵福麟对周围的年轻教师毫无保留,经常竹筒倒豆子般地将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倾囊相授。戴彩丽说,在申报一些省部级奖励项目时,他总是要求将自己排在后面,而将课题组的青年教师列为第一作者——尽管他做了绝大多数工作,从现场资料收集、室内实验方案、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到现场试验、信息反馈、对原方案进行修正与完善等一系列工作。



2003年,赵福麟退休。但他放不下研究了几十年的油田化学,更放不下一批正在成长中的年轻教师。而学院也特别想让赵教授把毕生形成的研究领域、学术积累和极其难得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传承下来,于是特地向学校申请,继续返聘他在学院工作。而这一返聘,竟长达8年之久。赵福麟像在职职工一样,坚持每天按点上班,一天的日程总是安排的满满的。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和辅导弟子,他还在校内申请了一间宿舍,只有周末才回家。他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不遗余力的,又是非常严格的。有时为了验证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数据,他还不顾年迈与弟子们远赴新疆、青海等油田现场,一待就是七八天。在2009510日召开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年逾七旬的他,对搞关系、频繁出差、很少在研究室做实验等一些严重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不良倾向深感忧虑,并提出:青年教师应该从科研和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期的学识和经验的积累产生的,绝不会一蹴而就;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争取应该从规模化向质量化转变,不争取其最大值,而争取达到其最佳值,以便为青年教师的成长留出更大空间。这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正是在他的精心培养下,弟子们如今已经脱颖而出,学生戴彩丽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孙越崎青年科技奖、齐鲁巾帼发明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学生葛际江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三次,成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2011年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



赵福麟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但只有一种人生观是正确的,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师是我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岗位,我愿用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这一工作。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并且还将孜孜不倦地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