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信息  学术进展
我院五项科技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作者:赵晓燕 发布者:于梦飞 发布时间:2023-06-02 访问次数:1022

【本站讯】近日,由时贤、刘永革、王森、孙晓飞、刘敬平五位教师负责的科技成果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研成果技术鉴定。来自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海油研究总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及生产单位的专家对鉴定材料进行审阅,听取工作汇报,并对成果进行评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学校科技处谭树成副处长、学院侯健院长、杨永飞副院长、项目组成员及学院相关科室参加了会议。

成果鉴定现场   摄影宋爽

时贤副教授负责的完成的“非常规储层精控细分重复体积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建立了精控细分重复压裂四维地应力场和双甜点预测模型,形成了重复压裂裂缝扩展-流动一体化模拟和参数优化技术。发明了高强度环氧树脂固井水泥浆体系和重复压裂高承压、低成本包覆型颗粒暂堵剂和微泡暂堵液;发明了球式液力端总成和暂堵剂批混撬自动加入装置。创建了老缝重启激活+新缝重构扩展的重复压裂差异化缝网构筑工艺和动态建模-动态设计-动态调控方法,研发了重复压裂精控细分决策系统。该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件,发表论文85篇,技术成果在四川盆地等应用。

时贤副教授代表项目组进行成果汇报

刘永革副教授教授负责完成的“天然气水合物藏增渗降压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创新了天然气水合物藏多级相变与多尺度渗流理论,创建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多级相变及动力学模型,研发了增渗降压开采数值模拟软件。发明了天然气水合物藏水平井分段增渗工艺方法,研发了储层增渗工作液。建立了考虑不同降压阶段能量来源差异的流入动态关系模型;发明了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区压力响应特征的试井解释方法,建立了泥质粉砂储层关键物性参数反演解释图版,形成了天然气水合物藏试采动态跟踪评价方法。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37件(其中美国专利5件),登记软件著作权3件,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46篇,制订行业标准1项。

刘永革副教授代表项目组进行成果汇报

王森副教授负责完成的“陆相页岩油流动模拟与优化调控技术及应用”,研发了页岩纳米受限空间内相变规律预测方法及陆相页岩油多相多尺度流动模拟技术。提出了夹层型、混积型和纯页岩型储层的差异化改造模式,建立了压裂工艺参数智能优化设计方法,研发了基于多源数据约束的压裂缝网自动反演技术。创新形成了陆相页岩油压裂----一体化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井网参数多目标智能优化设计方法,发明了页岩油井全生命周期工作制度动态调控技术,对页岩油的有效开发提供给了有效的指导。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32件,登记软件著作权5件,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24篇,技术成果在国内多个油田的页岩油区块规模化应用。

王森副教授代表项目组进行成果汇报

孙晓飞副教授负责完成的“泡沫油油藏开发关键技术与应用”,创新了泡沫油能量及冷采潜力定量表征技术,包括不同非平衡状态下的泡沫油高压物性参数计算模型、泡沫油流体相态变化的冷采物质平衡方程和气泡微观动态特征的泡沫油冷采数值模拟方法等,制定了泡沫油油藏分类评价标准。创新了改善原生泡沫油冷采开发效果技术,包括平台丛式水平井布井新模式、脉冲激励泡沫油和均衡电加热采油新方法等。创新了人工泡沫油强化气体吞吐、有限注热吞吐技术。该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5件,发表论文54篇,出版专著2部。技术成果在中石油委内瑞拉重油项目合作区和吐哈油田等推广应用。

孙晓飞副教授代表项目组进行成果汇报

刘敬平副教授负责完成的“深部地层井筒工作液技术与工业化应用”,发明了耐超高温高盐微交联疏水缔合降滤失剂、有机-无机杂化强吸附封堵剂与聚合离子液体抑制剂,构建了耐240℃饱和盐水基钻井液体系。发明了耐高温热增黏聚合物稳定剂、温度响应型高温缓凝剂、改性纳米SiO2防窜剂,构建了耐220℃防气窜固井液体系。研发了耐超高温高盐低伤害聚合物稠化剂、多配体有机铝锆高温交联剂,构建了适用于深层超深层的耐200℃高矿化度水基压裂液体系,实现了复杂深部地层安全高效钻井。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46件(其中美国专利7件,荷兰专利1件),发表论文93篇,在国内外16个油田推广应用。

刘敬平副教授代表项目组进行成果汇报

学院先期通过组织校内有经验的教授,邀请科技处主管部门,召开项目把关会,对成果的研发背景、研究内容、总体性能指标、成果的创新性、技术成熟程度、国内外情况对比分析、推广应用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等进行综合评议,助力成果的总结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