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栏目  学院新闻2
行走的思政课|“能源报国·能源强国”胜利博士团: 以智慧之光,照亮能源强国之路
作者:赵一恒 姬鹏涛 发布者:于梦飞 发布时间:2024-07-28 访问次数:11

【本站讯】砥砺岁月六十载,功业永存照千秋。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塑造学生能源报国的价值追求,7月15日到7月20日,由学院党委书记张展、副院长黄维安、党委副书记陈银吨带队,行走的思政课“能源报国·能源强国”胜利博士团41名师生来到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开展实践研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继高,石油工程学院教师刘永旺、黄根炉以及辅导员张浩随团对学生进行指导,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

博士团开营仪式

见证匠心技术,共绘能源安全新图景

7月16日至7月18日,从黄河钻井总公司的自动化设备到井下作业公司的压裂技术,从钻井工艺研究院的先进装备到胜利油田莱深斜2井场的绿色智能发展,每一处都留下了博士团成员们探索的脚步与求知的热情。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在与科研人员的交流中激发了创新思维,深化了对能源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深入油田一线,见证匠心辉煌

7月16日,博士团成员们来到了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70180SL钻井队,学习了70180SL钻井队的辉煌历史和最新技术成就,从超深井、水平井的钻探技术,到智能化钻井平台的运用,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与智慧,展现了我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强大实力。其中着重学习了自动化设备,不仅提高了钻井效率,还大幅降低了人力的耗费,展示了黄河钻井在装备升级上的卓越成就。

70180SL钻井队实践研学


70180SL钻井队交流学习

博士团参观70180SL钻井队

博士团成员高永泰在参观完感叹到:“我尤为震撼的是他们在超深井、水平井钻探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以及智能化钻井平台的创新应用。这些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不仅仅是数字的飞跃,更是无数石油工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展现了我国石油工业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挑战极限、勇攀高峰的非凡能力。”

随后,博士团的成员们前往井下作业公司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习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压裂技术及配套设备的运作原理与应用。压裂技术作为油气田开发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亲眼见证这些“巨无霸”,让成员们更加深刻的学习了压裂技术的力量与魅力。

井下作业公司参观学习

井下作业公司参观实践研学

科研前沿探访,交流促进成长

7月17日,博士团成员们来到了钻井工艺研究院,参观了胜利工程高端装备基地,本次参观不仅让博士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钻井工艺研究院和胜利工程高端装备基地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水平,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科研一线人员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随后,博士团与校友代表们进行了座谈会议,博士团成员与校友们进行面对面交流,积极参与其中,在谈笑风生中既增进了感情,也让成员们解决了疑惑问题,受益匪浅。

参观钻井工艺研究院

博士团成员与校友交流

重走总书记足迹,探秘能源安全新篇章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莱深斜2井场时慰问石油工人说的话。7月18日博士团一行来到了莱深斜2井场参观学习,重识“四个革命”能源安全新战略。跟随着莱深斜2井场讲解员的步伐,博士团师生们重温总书记走过的道路,观看了井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来到核心控制中心观看了胜利油田的井场现场、清洁能源的使用和环保措施的实施,并了解了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胜利油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努力实现绿色、智能、高效发展。

胜利油田莱深斜2井场

博士团成员们来到了杨庙社区,成员们了解到了南展区的“前世今生”,了解到了为增进祖国建设而人拉肩扛修筑堤坝的艰难岁月,并顺着总书记走过的街道,参观如今的杨庙社区,作为曾经的蓄滞洪区,经历两次搬迁至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这也象征着我国践行“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

博士团赴杨庙社区

博士团重温社区道路

人才引领未来,能源安全任重道远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石油工人的殷切期望,也是博士团成员们共同的信念与追求。作为新一代石油人,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的重任。博士团成员来到石油科技馆和新质生产力中心进行认识学习。

铭记历史辉煌,传承坚韧精神

博士团成员们来到石油科技馆,分别参观了历史馆和科普馆,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尘封的工具、一段段生动的文字,共同编织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石油画卷。成员们驻足凝视,仿佛能听到那遥远年代里钻井机的轰鸣,感受到老一辈石油工人面对恶劣环境、克服重重困难的坚韧与毅力。他们在荒地中披荆斩棘,在盐碱地上开垦希望,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我国油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壮丽篇章。这份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深钻博采,厚积薄发”的石工精神交相辉映,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成员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各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博士团参观石油科技馆

人才沃土绘新篇,湖畔思政启思想

来到新质生产力中心,从高额的科研资助、先进的实验设备支持,到舒适的居住环境、全面的生活服务配套,每一项政策都体现了东营市对于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与高度尊重。更让博士团成员们感叹的是,这些政策的背后,是东营市乃至整个国家对人才资源的珍视与渴求,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践行。

博士团参观新质生产力中心

踏入荟萃湖畔,仿佛步入了一幅生动鲜活的自然画卷之中,尤其在盛开的荷花池旁,更添几分雅致与灵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继高老师为博士团成员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课上刘继高老师表示,数日沉浸于石油钻井工艺的奥秘与辉煌历程之中,不仅见证了国家能源动脉的坚韧与力量,更深刻感悟到每一滴石油背后承载的不仅是资源之重,更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石。作为新时代的石油传人,肩负的不仅是技术革新的使命,更是要将这能源的“金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智慧与汗水,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能源新篇章,让能源的火焰照亮国家前行的道路,照亮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继高老师为博士团成员上行走的思政课

共谈高新产业,共赏生态之美

7月19日到20日,博士团成员来到东营高新区、威飞产业园、“三院搬迁”、国家方志馆黄河馆、山东胜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化学剂产业基地。深入探索了高新产业前沿,体验了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在油田技术与生态环保领域进行了深度交流与实践,不仅增进了对油田技术与现代智能制造的理解,还领略了东营市生态园林之美,展现了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高新产业领航,座谈交流共享

7月19日,胜利博士团来到东营市高新区。在威飞产业园,成员们重点参观了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它是该产业园的主要企业之一,主要生产陆地及海洋整体式井口和采油树、水下井口和采油树、陆地及海洋防喷器、管汇控制系统等产品。通过采用信息化系统和建立离散型智能车间,公司实现了生产过程中数据采集的实时化,其智能制造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胜利油田“三大院”,成员们见证了油田物探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反映出胜利油田几十年来“为国家献石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国家方志馆黄河馆,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主题为“中华母亲河”和“魅力黄河口”的两大板块,包括壮美黄河、四季如歌、沧桑迭变、黄河体验厅、印象东营、胜利之歌、逐梦未来等多个展厅。成员们在进一步感受黄河文化的同时,也沉浸于馆内现代化的声光调控技术,为成员们再现了黄河流域的历史人文特色。

博士团参观学习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博士团参观“三院搬迁”

博士团参观国家方志馆黄河馆

随后,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前往山东胜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交流研讨,在参观完化学检验分析中心研究室后,成员们纷纷表示为油田技术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也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山东胜工检测进行合作,为油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博士生则参与博士沙龙活动,在研究课题之间的交流中,与油田公司专家进行进一步技术层面的疑惑解答。“在交流之中,感觉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差距。”一位博士团成员如实说道。

博士团博士生成员参加交流沙龙

博士团成员交流学习

博士团研究生与本科生赴山东胜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交流学习

油田实践出真知,共享黄河生态美

7月20号,博士团前往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化学剂产业基地进行学习实践,就化学剂和钻井液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交流研讨,在交流和碰撞之中,博士团成员与专家学者们友好互动,并进一步了解我国在钻井方面的快速发展。

博士团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化学剂产业基地

博士团成员与公司人员交流学习

博士团还在东营市区参观了生态美景,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东营市在湿地保护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之一,并获得了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在生态公园,博士团成员贴近自然,在实践中了解到东营市坚持以湿定城、依湿治城的原则,加强湿地与城市的互动,打造充分彰显湿地特色的生态之城。不仅如此,东营市还在城市绿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实施了多项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成功地将园林绿化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令博士团成员沉浸其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感受一座能源之城的生态绿色之美。

博士团成员参观东营市景色

九曲黄河,奔流入海。国家战略,鸿篇巨制。在东营这片热土上,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全力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打造百年胜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胜利工程力量。胜利博士团的成员们,在亲历了“能源报国·能源强国”的生动课堂后,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坚定了信念,他们将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继续砥砺前行,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摄影:彭朝阳 赵一恒 刘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