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工作 新1
匠魂寻新实践队 | 寻齐鲁笔魂,护中华瑰宝
作者:孙珑赫 发布者:于梦飞 发布时间:2024-08-22 访问次数:70

【本站讯】为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度挖掘齐鲁文化底蕴、厚植人文根基。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匠魂寻新实践队先后奔赴潍坊市昌邑与东营市广饶县,致力于挖掘鲁笔与齐笔背后的故事,传承和弘扬这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齐笔刚劲有力,追求古朴雄厚;鲁笔细腻流畅,追求自然和谐。两者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湛,从选料到成笔需经一百五十余道工序,制成的笔具有笔锋尖锐、丰硕圆满、修削整齐、软硬适度等特点,其笔力遒劲、线条刚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其以用之刚柔、健劲耐用而享誉古今。

实践队队员合影

倾听鲁笔之声品味非遗之美

 

实践队拜访鲁笔传承人陈元年先生 吕锦毓摄

在陈元年鲁笔馆,实践队员有幸采访到鲁笔制作传承人陈元年先生,采访中,队员们向先生学习制作毛笔的原因、经历与阻碍。陈元年先生表示毫的种类极大影响着鲁笔的价值与功用,并介绍了不同毛头材质的区别。“鲁派书法想在新时代立足,必须不断尝试将传统书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而现今年轻人不再注重此类传统文化,鲁笔正在被时代所抛弃但传统文化是值得大家广泛宣传的。陈元年先生激昂地说道。

探秘齐笔非遗领悟传统美韵

郭明昌向实践队员介绍齐笔 吕锦毓摄

在中华齐笔研究馆,实践队员与齐笔非遗传承人郭明昌进行座谈交流。郭明昌向实践队员介绍了齐笔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程,为解决齐笔的传承问题,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年轻人传道授业,希望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手工业的兴趣。

同时,他坚定地说道“齐笔之所以享有这么大的声誉,来源于齐笔工匠对于每道工序的精益求精”,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齐笔的魅力以及工匠们的执着追求。郭老由衷的告诉队员们,应当深入学习书法以便更好理解和运用齐笔的特性,齐笔的传承不仅仅局限于制作技艺,也包括书法艺术,

 

马克玖向实践队员展示制笔过程 吕锦毓摄

同时,实践队员还拜访了著名齐笔制作工匠马克玖,在交流中,马可玖热情地分享了自己在齐笔制作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他详细讲述了齐笔的悠久历史,从选料到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如数家珍。他谈到,齐笔制作讲究“尖、齐、圆、健”四大标准,选料要精心,以黄鼠狼尾毛、羊毫、兔毫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拔、梳、并、连、剔等近百道工序,才能制作出一支合格的齐笔。实践队员管子媛问到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齐笔这一传统工艺的活力,马可玖表示“创新与传承并重是关键,既要坚守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要结合现代审美和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下乡探寻齐笔携手共话传承

 

北张淡村是齐笔制作的发源地和中心村之一,张淡联合党总支依托北张淡村党群服务中心,以传承齐笔非遗文化为切入点,打造“古韵张淡·共富工坊”,吸纳周边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效解决贫困户、残疾人、家庭妇女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实践队员初到党群服务中心时,村委书记马洪涛热情接待实践队员前往村史馆参观。

村史馆中,他详细地向队员们介绍齐笔的起源历史、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就齐笔的发展趋势与宣传方法与村支书进行深入的讨论,队员们所提出的观点与想法受到了村支书的赞许。马洪涛表示,北张淡村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落实”产、学、研”一体的齐笔发展战略,以齐笔文化为契机,深耕文化沃土,深挖历史资源,充分发挥传统手工艺潜力,做强“非遗+乡村产业”,带动村民技艺创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持续在加强保护利用、做好活态传承上贡献张淡力量。听到马书记的发言后,实践队员们也衷心希望村里的齐笔产业能够更加蓬勃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他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一切早已开始,次亦不是结束。往昔宜可承,来者尤可追。虽然实践已经结束,但是队员们宣传非遗的脚步不会停下,实践队将继续传承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独有的工匠精神,助推齐笔这一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守护,让非遗“火起来”“活起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不断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摄影:吕锦毓、张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