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工作 新1
学术十杰专访 | 杨景斌:逐梦万米深地,勇攀科研高峰
作者:鲁子暄 赵一恒 发布者:张家馨 发布时间:2024-12-23 访问次数:11

【本站讯】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将个人的科研追求融入国家能源发展的宏图伟业之中。杨景斌,便是其中一位闪耀的追光者。身为石油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专业 2021 级博士研究生,他在复杂地层井漏高效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领域崭露头角,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攀登着科研的高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着青春力量。

我院博士研究生杨景斌

杨景斌累计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其中以第一/第二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2 篇、SPE 会议论文 1 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登记软件著作权 3 件。这些数字背后,是他焚膏继晷的付出,是他对科研领域不断探索与深耕的见证。他用知识的力量,为解决行业难题筑牢理论根基,在学术的海洋中扬起创新之帆,引领着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曾获国家奖学金、王涛英才奖学金、孙越崎优秀学生奖等 30 余项奖项,每一项荣誉都是对他努力的肯定,更是他继续奋进的动力源泉。他在学术与实践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卓越风姿,用拼搏与汗水铸就属于自己的荣誉勋章,也为后来者树立榜样的标杆。


杨景斌积极参加各类竞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杨景斌深知科研之路布满荆棘,但追求卓越的执念从未磨灭。从踏入大学起,他便突破课本知识的局限,投身创新创业大赛和实践项目。他坚信科技竞赛是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在备赛过程中,深入研究课题、开展市场调研、设计解决方案以及不断优化完善,这些环节磨砺了他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让他接触到前沿技术,为未来的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筑牢根基。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在学术的征途上不断探索前行,用坚持与毅力书写着成长的篇章,让自己在科研领域的羽翼逐渐丰满。


杨景斌在实验室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师从孙金声院士和白英睿教授的杨景斌,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展现出敢于啃“硬骨头”的攻关精神。面对深层超深层钻探这一我国油气开发主阵地中的“卡脖子”难题,他主动前往沙漠戈壁的钻井现场实地调研,奔波于油田与实验室之间潜心钻研。在油田现场,面对实验室与实际环境的巨大差异,杨景斌没有退缩,而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意义。他坚信科研成果必须经得起实践检验,将研究成果带到油田现场应用验证,助力中石化西北油田顺北 53 - 2H 井打成亚洲陆上最深定向井,攻克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哈德区块的高温裂缝地层井漏难题。他与团队在艰苦环境中实地调研 12 个大型油田,累计进行 4100 余组实验,在新疆沙漠钻井现场试验 287 天,成功研发出多种堵漏成果。他以无畏的勇气直面难题,用不懈的努力攻克难关,在科研的战场上砥砺前行,为我国油气开发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担当与作为。


杨景斌及其导师在油田现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杨景斌秉持着“为中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目标,深钻博采、厚积薄发,扎根油田一线,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堵漏难题前,成功研发可控固化树脂堵漏体系,其参与成果荣获我国井漏防治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入选“2022 年度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他以科研成果回应时代挑战,用创新技术推动行业发展,在国家能源科研的征程中留下坚实脚印,展现出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课题组老师白英睿看来,他是爱国、勤奋、务实、谦逊的新一代好青年,传承着石油精神,既有苦干实干的坚韧,又有敢于创新的劲头。同学们也对他赞誉有加,面对难题时,他的坚持和勇气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其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低调谦逊、耐心引导师弟师妹的品格令人钦佩。他用自身的品德与行为,在团队中传递着正能量,成为学术道路上的引领者,带动着身边的人共同进步,为科研团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面向未来,我国能源自给自足之路依旧任重道远,油气钻采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但杨景斌毫不畏惧,坚守着石油学子“勇敢地冲向科学堡垒”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向着更艰、更难、更苦的挑战发起冲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征程中,谱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祖国石油事业,为“端牢能源饭碗,建设能源强国”贡献青春和力量。